1970-02-05 編者的話 關於接力小說

【本報訊】
上月三十、三十一日兩天,中國時報副刊的專欄中,有一位亮軒先生對聯副的「接力小說」專文討論,尤其對編者「寫在接力小說之前」的短文,頗多「指正」。

朋友和讀者函電詢及我們對此文是否有所回覆,從事編輯工作將二十年來,類似的事件,已經過不知多少,我總覺得善意的批評,應該虛心的接受,蓄意的攻擊,不妨一笑置之,二者都沒有回答的必要,如果因此而引起筆戰,更是對報刊,對礦者莫大的浪費。

所以,這一次我們不想作任何的回覆,不過,我願意提供一個有趣的報導--一字不易的抄錄一些亮軒先生的大論,同時也一字不易的抄錄同一報紙的一則新聞。

亮軒先生說:「不知道是那幾位開始的,在藝術文學的園地裡,興起一種名為『集體創作』的『創作』,先是繪畫,現在又有了小說。」

上月十九日該報第三版的一則新聞:「十二位國內的名國畫家,十八日下午四時,應本報發行人溫廣彝之邀,在自由之家的明駝廳,有一個空前而別緻的聚會,他們為本報讀者合作了兩幅『歲朝清供圖』,以祝賀本報讀者新春快樂,萬事如意。

這十二位名國畫家是馬壽華、胡克敏、高逸鴻、季康、傅狷夫、劉延濤、邵幼軒、吳詠香、陳雋甫、姚夢谷、張穀年和黃君壁。」

這十二位大畫家,對愛好藝術的讀者而言,如果照亮軒先生的說法:「凡是參加這次『集體創作』的每一位『個體』,都是我素所仰慕的作家。」

亮軒先生接著說:「試想如果藝術史,文學史上的個個宗匠在創作時,時時注意到『是不是能跟別人的創作風格相同?』那麼我們可能永遠沒有機會見到米蓋蘭基羅、梵谷、羅丹、蕭伯納、雨果、卡謬、沙特………等人那麼鮮明強烈具有永久價值的作品了。」

該報的同一則新聞中報導說:「這十二位畫家輸流執筆,有的畫如意,有的畫牡丹,有的寫梅描竹,有的畫石,有的畫水仙………大家各施所長………」

所謂「各施所長」,照亮軒先生的專欄裡的說法:「宗匠之所以為宗匠,貴於他們獨特的風格及構思。」既有獨特的風格及構思,才能「各施所長」,亮軒先生接著又說,「……只要選擇了以文學藝術為業,這一點敬業的虔誠之心總不可少。」

我們相信亮軒先生的大作,絕不是對某個人的攻擊,而是一般理性的探討,他的指責不僅是文學的,也特別強調是藝術的,尤其特別指出「米蓋蘭基羅」,「梵谷」,「羅丹」等大藝術家為例,因此,讀他大作後很容易使人意會到他也指資了這十二位畫家的應邀參加了「集體創作」,「缺少了一點敬業之心」,亮軒先生對自己報紙的這一番苦心直諫,其精神,其勇氣,令人嘉許!

亮軒先生認為這種集體創作的創作,「若不幸蔚然成風,對我們的文學園地,極可能產生不良的影響。」但該報的發行人表示:「十二位大師畫家……之合作作畫」是「藝壇大事」,而這一幅「集體創作」的盡,將在二月九日的春節特刊中刊出,可見該報的發行人方面,並不同意亮軒先生的看法,對「集體創作」,極為鼓勵,而畫家們亦表示,「只要有時間,他們很願意經常作這種合作」,所以亮軒先生在擔心「接力小說」使人以為「是一種新的構想,或偉大的壯舉」前,在藝術方面,在該報的鼓勵下,可能最先「蔚成風氣」了!

以上引述了亮軒先生的若干大論,讀者對照了同一報紙的一則新聞,一定覺得非常有趣,最後,編者再聲明,為了不浪費讀者寶貴的時間,這個問題的討論到此為止。

【1970-02-05/聯合報/09版/聯合副刊】

附件下載

本資料庫為公益性質,內容若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絡。使用者運用本站之資料亦應當遵守著作權之相關規定。

×